聽他的敘述,想留一點記錄,也想借題發揮(或許這個成分較大),特地在忙中寫這一篇。但,可能很多私人感受,與真正講者的意思不同,還請大閱讀者注意。
有關講者「李啟源」的基本介紹,請大家看附圖說明。
演講中,啟源從他怎麼選高醫心理系開始說起。他講得很坦白,就是依他可以考的成績來評估。加上他「不排斥」的系來看,因為物理、化學、生物不擅長,指考只計國、英、數甲的高醫心理系最合他的意。他也很直接說,大學時期,因為真的不知以後要做什麼,加上社團、感情等比課業誘人的東西太多。課業表現並不怎麼好。他還說,因為是我的課,讓他延畢一年。
延畢,讓他的人生變化不少。時間有空,就去學了日文。本來還要去日本打工渡假,結果因為其他關係跑去幫忙劇場(忘了是當什麼職務)。
就是「日文」、「幫忙經驗」,可能是決定他日後走的方向的關鍵因素。這個當中,我感覺到最重要的地方是「喜愛」。啟源大學時就有樂團經驗,對音樂、表演方面有所喜愛。也對日本有一些興趣,所以也去學日文,也能很快到檢定二級(舊制)的程度。在這些事情,如果不是喜歡去做,而是另有目的,為了其他目的「工具」來做,相信,他能表現一定不如當時。因為喜愛,不會太輕意就偷懶,也會較能積極去做,才有機會被人發現他的可能性與努力。
他在演講中,也分享,在舞台監督的時間表上,日本與台灣的不同。日本連「秒」數都計算,但台灣保留比較大的彈性。很欣賞他的看法及做法,就是,不是只照單全收任何一方的東西。他會仔細看過各自的不同,以及實務當中,他能夠運用的地方。所以,拿來自己應用的時候,消化、吸收後變成他自己的東西。同時他也不忘,這些做法哪些是來自日本或台灣。並不會與時下某一些名人,吹噓說成自己獨創。
啟源才三十出頭,但他已經開始掌握了一些方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東西。當然,在他這一路過程中,不是沒有挫折。但是他說,他沒有走過冤枉路,也沒繞了遠路。有了那一些不管是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才會造就現在的他。我也相信,現在的他也會去完成未來的他的成就。
也同時感受,不管哪一位系友或是同學,都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未來(也應該面對啊!)。一定可以在5年10年或是更久以後,回顧自己走過的路。同樣應可以感受自己過去的自己造就了現在的你!期勉大家也期勉自己!
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