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月 14, 2010

考試的用意(特別是改錯)

各位:

現在這一刻是空窗期(作其他事情時間太少,因為等會去監考回來又要改考卷),所以簡短寫我的內心話。

考試本來就是用來檢驗(評估)同學學習狀態,如:小朋友要背九九乘法表,就讓他們背誦、默寫、填空....。到大學,當然問題複雜度、困難度提升(如果不提升就不應稱為大學)。就很難用在台灣傳統的考試方試檢驗全部(或是大部分)同學學習狀態。

在我的心理實驗法上半學期中,改錯題,是一群同學共認的重頭大戲。那是一種以前(就是高中以前)未有的考試型態(我想是吧)。就是拿似是而非的題目,請同學指出哪裡有錯,又如何改正錯誤。以下舉課本的例子:




線上題庫


某一實驗者選了 20 位相信占星術的受試者,並給他們根據占星術測得之他們前幾天發生的事件,且詢問他們其準確度。受試者在 6 點量表上回答其認為之準確度,由極準確至極不準確。所有 20 名受試者報告占星術預測與實際發生事件間具有某一程度之準確性。該實驗者據此結論:占星術是正確的。



答題範例

* A1 取樣偏誤,都是相信占星術的受試者,而沒有對照組不相信占星術者,故不能下結論占星術是正確的。
* A2 可能是巴南效應:將12星座描繪的性格特質隨機取樣的呈列在同一張問卷,由於占星術的形容詞是普遍的、模稜兩可的,受試者會主觀認為是描述自己的形容詞。
* B1 增加受試者包括不相信占星術的受試者或對占星秉持無關緊要的態度。
* B2 問卷內容應包括對前幾天發生事件的正向與負面的形容詞或說法,再做六點量表比較。

上面A代表可能的錯誤,B代表改正的方式。這是由以前修課不及格以後自願來學習的同學留下來的。

其實上面回答仍有一些可以改進之處,我希望同學的是由這樣的考試當中學會如何去正確思考。這當中當然有科學心理學的思考歷程,科學態度的養成的議題。同時也要會應用所學心理學實驗方法的各式技巧,如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 unbiased assignment、 matched design、 Latin square.....。目的是在低年級就要養成,「想」的像心理學家一樣的學生。同時也希望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可以養成自我過濾及判斷的能力。

所以重點是同學會不會:「想」的像心理學家一樣。如果不會,那你背答案有何意義!

以上是到現在有人跟我「要答案」有感而發!

PS. 每年都有(且不少)這一種同學:(

2 則留言:

  1. 我覺得心實的改錯,老師還有一個用意,是要讓學生培養「說服」的技巧,在似是而非的資訊下一個心理學背景的人如何有力的提出看法。我用了那整個學期明白這點

    回覆刪除
  2. 如果學生早被(教育體制!?)制約成"要得到分數就要找出標準答案",那麼想要在短時間內打破它恐怕是不容易的.
    希臘時代的雅典學院是否曾有過這樣的問題?
    八股文為什麼到了明清時期就變得如此八股?
    這恐怕又是一個值得大家好好探討的議題.

    回覆刪除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

我的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