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07, 2021

在高中教心理學


話說從頭

這是一本我在1978年買的小手冊,那時我高中三年級。為什麼記那麼清楚,是因為那時我剛讀完楊國樞老師與張春興老師合著的「心理學」。又為什麼要讀這一本書,是因為在1975或1976年起訂閱了「科學月刊」這期刊,而其中有一位作者是劉凱申老師(有關劉老師的故事請自行google)常在當時科學月刊寫有關動物行為的文章,而作者介紹則寫劉老師是臺大心理系老師。本來就對心理學有興趣,看到劉老師的文章,更感好奇,於是在建國路的書店找一本心理學的書。那時,有關心理學的還真的很少。我選了一本號稱專科心理學教科書(其實也是比較便宜),買來打算升高三的暑假看。但後來發現很不對,那一本只寫精神分析相關的東西,只記得寫了一堆防衛機轉等等,與我從劉老師文章中感受到的心理學差很遠。所以,不久又去書店,這一次學乖了,先看了一點內容,雖然不便宜,還是買了楊老師與張老師合著的那一本。

當年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看完了楊老師與張老師的心理學,對內容還有不少不理解的地方。但至少感覺這一本真的在說「心理學」,也讓我堅定以後要往心理學的方向。那時在高雄,真的沒有辦法也沒有想到直接去問這些老師。所以那一些不理解的,就是沒有辦法理解。加上高三開始一堆模擬考,要準備當時的聯考。也覺得這樣的升學方式,對我想要唸心理學的高中生似乎只有阻礙,沒有幫忙。

初生之犢

在高三上學期,對於聯考萌生了疑問之後。又去那一個書店,這一次不買書而是去買小冊子,就上面那一本。買那一本,是想要來寫一寫那時高三生我想到的大學入學及高中教育的改革方案(好偉大啊!)。

但後來真的沒時間,只寫了約十頁,兩種還不完全的方案以後就沒下文了。但是下圖就是第二個方案中寫的一段:


很抱歉字很草,但至少比當老師以後的字還好一點。


後來

事隔十多年,在研究所後半段時,有機會參加對高中生談心理學的課程,還是由學生會主辦的。這個機會有一部分是我主動跟當時的學生會提,也談的很高興,但也只有一次。再後來,到高醫以後,系上要來辦「心理營」,那時由系上老師主辦,系學生會承辦的形式。也就是,大架構由老師們提出,實際操作是同學來做。但第二屆以後系上老師覺得太累就全交給同學了,而且系上同學也很喜歡自己來。

早期心理營,我幾乎每一屆都下去講課程。但後來主辦同學與我的想法越來越遠,就比較少參加了。這並不表示我對向高中生講心理學的動機消失,而是在尋找另外的機會。而剛好遇到108課綱,高中需要多元選修,加上有一位以前帶兒子的高中老師來找我。我就跳進到高中教心理學的火坑當中。

今年是第二年,第三個學期帶高中的多元選修「心理學入門」。每週兩節課,與高二同學介紹心理學是什麼。從1978算來四十多年,高中時的我的想法總算有一點實質的成果。我當然希望能跟更多的高中生談談心理學長什麼樣子,也想找一找有沒有像當年的我一樣的高中生。

以上就是我最近每週一下午去高師附中上課的最原始的動機。



附上有關劉凱申老師的資訊
 

1 則留言:

  1. 櫻井老師太帥了!既然在高中就留下了這麼有想法的文字(而且在數十年後實踐了它!)而且更帥的是竟然還留到現在!小弟打算下學期開始也「忝附驥尾」的去鄰近的高中試看看。但要每學期/每年都來,真是需要不小的毅力! 俊嘉 敬

    回覆刪除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

我的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