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難免要考驗學習成果,教學,辦學也一樣。對此現在臺灣各大學系所都要評鑑,我們系在2008年被評過,也獲通過了。明年又要來第二週期的評鑑,這一次據說是outcome based(成果)評鑑以及特色評鑑(至於真實狀態是什麼,容我忽略,因與本文沒有太大關係)。
這兩年來,本系推正向心理學。也成立了正向心理學中心,也實質開始運作,而且初步旁觀活動很多,參加的同學也很多又踴躍。這可以是可喜可賀的事,個人也期待這個中心可以變成本系招牌。
但是,但是,但是(這是重點),本系仍舊是一個「心理學系」。大學部所開設的課程與其他國內或是國外,純心理學系是很一致的。基本上,在理學系統的心理學系有共識(十幾年前還為心理學系基本課程問題教育部請本國心理學大老,如曾志朗老師,來訪視本系),大學部應是基礎教育與通才教育。因為,心理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也相當分歧的。一定要把共同基礎的部分在大學中(主要在前三年),給同學充分且足夠傳授出去。甚至在研究所也有默契就是,臨床心理學組接受非本科系學生,但是入學之後一定得補(下)修大學必修課程。
如果,我們仍舊是「心理學系」。個人不願意看到任何一個心理學的分項,不管是臨床、諮商、或正向,在系上變成獨尊的對象。我覺得那是很不健康的!我覺得比較健康的情況是:同學們接觸到夠廣的諸心理學後,依他們個人興趣與性向,決定自己走向。本系資源不豐富,有形的空間、儀器、經費等以外,較無法看到的師資、學生都是很有限。如果,一個超級吸票機把大部分資源吸走了,綁住了學生們的學習方向,對於系所的長久發展而言是不利的。
個人也深深感覺,大學部所學直接拿來應用是很危險的。就像把Gilford1950到1960年代的東西當作創造力最新文獻一樣危險的!!
這兩年來,本系推正向心理學。也成立了正向心理學中心,也實質開始運作,而且初步旁觀活動很多,參加的同學也很多又踴躍。這可以是可喜可賀的事,個人也期待這個中心可以變成本系招牌。
但是,但是,但是(這是重點),本系仍舊是一個「心理學系」。大學部所開設的課程與其他國內或是國外,純心理學系是很一致的。基本上,在理學系統的心理學系有共識(十幾年前還為心理學系基本課程問題教育部請本國心理學大老,如曾志朗老師,來訪視本系),大學部應是基礎教育與通才教育。因為,心理學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也相當分歧的。一定要把共同基礎的部分在大學中(主要在前三年),給同學充分且足夠傳授出去。甚至在研究所也有默契就是,臨床心理學組接受非本科系學生,但是入學之後一定得補(下)修大學必修課程。
如果,我們仍舊是「心理學系」。個人不願意看到任何一個心理學的分項,不管是臨床、諮商、或正向,在系上變成獨尊的對象。我覺得那是很不健康的!我覺得比較健康的情況是:同學們接觸到夠廣的諸心理學後,依他們個人興趣與性向,決定自己走向。本系資源不豐富,有形的空間、儀器、經費等以外,較無法看到的師資、學生都是很有限。如果,一個超級吸票機把大部分資源吸走了,綁住了學生們的學習方向,對於系所的長久發展而言是不利的。
個人也深深感覺,大學部所學直接拿來應用是很危險的。就像把Gilford1950到1960年代的東西當作創造力最新文獻一樣危險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