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學門評鑑與國際評比
參加報告及感想
心理學系
櫻井正二郎
開幕致詞(9:40-10:10)
吳思華(政大校長)
一、大學教育與研究原為教授個人之良心事業。
二、因應時代及社會需求,藉由評鑑促進大學教育研究的透明化。
三、自然、工程、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本質上就不同,本來就不適合用同一標準來衡量。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負有與社會對話的任務。
黃榮村(原為劉維琪董事長,但因故缺席: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一、最初五年為系所評鑑,未來要進行領域評鑑。
二、為社會科學、人文學找出適當的指標。
三、其中同儕審查(peer review)是重要的一環。
專題演講:高等教育面臨之問題與因應策略(10:10-10:50)
呂木琳(教育部次長)
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
1. 供需失衡(少子化(今年出生人數不到20萬))
2. 資源排擠
3. 公私立失衡(公 < 私,只有日、韓、台)
4. 大學自主性(法人化)
5. 與產業脫節(畢業生出路)
6. 教育素質
近十年高等教育數量急速膨脹,大學部人數增加約1.8倍,碩士班超過3倍,博士班增加近2倍。量的擴大導致資源稀釋,加上大學教育缺乏品質機制。使得現在台灣競爭力最弱的一環教是基礎建設(包含教育)的部分。
大學教育與產業脫節,使大學畢業生失業人數增加。教育部政策上擬引導大學分類為:研究型、教學型、服務(產學合作)型大學。擬推出3+2或3+2+2方案,即由高職甄試進入二技或科大。彈性培育人材,輔導開設產學研發碩士專班。以增加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各大學國際外尚不足,可以招收海外學生(可針對東南亞如馬來西亞僑生的碩士海外專班),但政策上尚不考慮開放收大陸學生。
第一場:高等教育大學評鑑學門的分類與作法(11:00-12:20)
主持人:劉兆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東吳大學校長)
引言人:王保進(高等教育評鑑中心研究規劃處處長)
學門分類的依據
一、Thompson公司 ESI
二、英國RAE研究品質評鑑
三、紐西蘭研究品質評鑑
四、德國CHE 研究品質排行
五、加拿大Impact集團RE$EARCH
六、台灣國科合學術研究績效評量
七、英國學科教學品質(QAA)
八、澳大利亞統計局
九、愛爾蘭高等教育研究經費補助
十、OECD學士學位分類
十一、台灣大學校院系所評鑑
第二場:社會科學領域學門評鑑與國際評比(13:30-15:10)
主持人:黃榮村(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引言人:高永光(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與談人:林文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
張鈿富(暨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評鑑與評比是不同的,對現今的台灣社會科學來說,各大學評鑑是必須的。但評比的非議很多,特別是國際評比排名,似已形成21世紀新型文化帝國主義。但也不能因此迴避不對應評比,應該以亞洲觀點來推動國際排名。
無論是評鑑與評比排名,在學門分類上似應再仔細地去做較多的分類。尤其以社會科學而言,應區別基礎學門及專業學門的評鑑與評比,應有不同的指標,以及指標的權重。社會科學尤其在於社會的影響力,應給更大的權重,這絕對不幾篇SSCI的文章可以比擬的。
第三場:人文領域學門評鑑與國際評比(15:30-17:10)
主持人:石守謙(高等教評鑑中心董事、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
引言人:陳超明(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
與談人: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熊秉真(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評鑑確有其重要性,但國內評鑑結合獎助或退場機制,則與評鑑的基本精神相佐。人文評比(評鑑)宜重視:1. 區域性。2. 人文意涵為出發點。3. 重視人文教學研究的多樣性與多元性。4. 人文教學研究的社會化與全球化。Utilitarianism and Globalization。
建立亞洲人的人文評比機制(http://hra.nccu.edu.tw )。
人文評比的可能指標:學術同儕評量、教授資源、課程結構、學術產能、國際化程度、學生素質、財務資源、校友捐獻、特殊貢獻及表現等等。但在評鑑、評比過程中最質疑的是,商業導向的評比機制是否與人文價值本身矛盾?
閉幕式(17:10-17:30)
主持人:吳思華(政大校長)
致詞:陳德華(教育部高教司司長)
以教育部立場,希望各大學更加重視教學。即使五年五百億的卓越計畫參加學校也要提升教學品質。在現今各大學的通識課程,普遍存在一個危機就是被邊緣化。也希望各大學重新定位通識教育課程,以核心課程來重新規化通識課程。下年度起,教育部擬推出台灣人文社會科學教育五年發展計畫。
個人感想
這一次會議當中,由與會的名單也可以看得出來,各校對「評鑑」問題非常重視。多數學校派教務長、研發長或學院院長參加,會場座無虛席,且幾乎全數人員全程參加。教育部祭出「退場」機制,對各大學殺傷力不可謂不大。尤其對人文社會科學而言,各校莫不戰戰兢兢。
由官方代表(政次與司長)的言詞可以感受教育部有意緩和各校緊張心情,但在場討論當中也可深深感受到各校的不安。誠如會中劉兆玄校長(東吳大學、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董事)所說:評鑑最原始目標是找出最前面幾個百分比的系所給予獎勵,也找出最後面幾個百分比系所加以輔導,原本也希望給予各校最小的衝擊與打擾,但看來手段上仍有修正的必要。
同時,高等評鑑中心各董事及教育部人員一直強調,這一次系所評鑑重點在於「教學」。尤其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當中,不應以自然科學、工程、醫學相同標準來看待。但也希望從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者專家,能提出較可以說服社會大眾及其他領域學者的自的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