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8月 19, 2019

心理實驗法(重新介紹)之四

承接上篇。這一篇應算是結論,但我覺得教學這一件事,沒有什麼結論。因為時代在變,科學在進步,學生每一個也都不一樣。面對這麼多的變化,教學,一定要一直有所改變,才能應對。

結論:So far so good!


面對大學60人的必修課,我相信沒有任何「最佳」課程設計。但我也相信,某些設計可能會被學生排斥及被淘汰。例如:幾十年不改的講義、考試全用考古題、上課全無互動、只用單一指標計分...。其實,做出好的教學,只要避免以上地雷,設計上應該是可接受的。

但一個課程不是只有好的課程設計就可以的,教學的靈魂應該還是主持課程的「教師」的身上。我在心理實驗法以及實驗法實驗的課程,如同前面的文章,一直設計了不少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內容沒有揭露)。也不少東西是一直在改變的。其中唯一不變的是,我一直真心面對學生。我會想盡一些方法了解各個同學的不同,也盡可能主動去接觸同學。雖然,因班級人數多,我個人時間有限,很難真的能了解每一位同學。但一直以「救一個算一個」的精神,來提拔學生的能力。

在十餘年前的第一次系所評鑑時,系上請系友評定,畢業後認為有助於他們工作、生活的課程中,心理實驗法進入了排行。而且在其中質性回饋中,也見到系友給我的肯定,他們覺得經過這樣的課程,學會了獨立思考以及批判的精神,對於工作或其他學習當中,也能較其他同仁或同學敏感於各種複雜事物。

同學、系友,經過心理實驗法,尤其改錯題的洗禮。在面對現今網路發達的時代,尤其近年來大量湧入高年齡層的網路使用者,網路資訊中充斥各種光怪陸離的言論時,如何讓自己判斷各種資訊的可靠度、可信性。同時也能由其他可及的資訊中印證或駁斥所得之訊息。這些都可以做得很好,他們也會發現,這些能力在同一年齡層的其他人不會做。

但是,很可惜的是。雖然,我盡可能來與同學溝通,也主動去發現同學的問題。仍有一些同學似乎沒有改變到,沒有能讓他們擁有:「從基本假設以合乎邏輯的方式推論」的能力。甚至有時看到少數系友變成什麼粉或是跟隨某師父,也深感無力。

我仍應繼續尋找更佳的課程設計,也要找到更能在我有限時間、能力,即可以協助那一些年輕學生的方法。也應該邀請更多志同道合的老師、長輩、年輕人,來一起培育撐起未來的人才!!

如果各位有興趣還有番外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給我回饋,現在不作審查,但請填「字詞驗證」。對於各位的意見我會每天來拜讀,但回覆難免有時慢了一些,還請大家原諒。

我的日曆